罗隐简介

罗隐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故事传说

天降面粉与落雪   传说有一年冬天,罗隐又京试落第了,他的心情十分沮丧,再加上囊中羞涩,只得在长安街市上卖字糊口。一天,他连买墨条的钱也没了,于是就到处溜达。到了晌午,肚子实在饿得堂不牢了,就走进店家讨口饭吃,可是,进了好几家店,店老板都像是前世欠他多还他少的说:“朝廷俸禄天天加,自己都吃得上顿没下顿了,年纪轻轻的懒汉骨头,出去出去!”罗隐走出第4家小吃店后,仰首对天呐喊道:“天哪,我前世作了什么孽了呀,老天爷,你就下点面粉给我吃吧。”话音刚落,但听得北风呼啸,灰蒙蒙的天上,骤然漫天飘下了白茫茫的面粉。一时间,长安大街上的人们纷纷拿着畚箕和扫把,走出家门在抢夺上天赐予的面粉了。那些个老板都手执卫身棒,指挥着他们各自的佣人,“快点!快点!”还没过十几分钟,抢面粉的人们就开始大动干戈了,霎时,街面上呈现出一片打闹的混乱局面。正在这当口,一队骑着白马的官兵来了,他们手中挥舞着马鞭,对着杂乱的人群猛抽过去。其中为首的对大家大声喝令:“所有的人听着,天上落下的面粉就是皇粮,你们必须全部交给我们。否则,格杀勿论。”看到这些,罗隐后悔自己开了金口,即将酿成惨祸。于是,又对着苍天大喊道:“天哪,我宁愿自己饿了,落面粉快好落歇了”。说来真神奇,罗隐的这么一句话,天上落下的面粉,马上变成了会融化的雪了。原来是上天把罗隐的“好落歇了”,听成了“好落雪了”。

罗隐戏秀才   据传,罗隐年青时就很有文才,能够出口成诗,但由于家里穷,不得不经常外出做短工度日。清明边的一天,他帮东家种田,天上飘起了蒙蒙细雨,便跑回东家屋里吃点心,东家就捧来一壶酒和一盘米粿,就在这时,东家来了三个秀才,于是,东家就招呼他们一同就餐。秀才们瞧不起眼前这位种田的小伙计,故意七嘴八舌地对罗隐提出刁难的话题说:“面对此时此景,不妨各人做一首诗,表示自己的心情,才能动手动口——做得出,有得吃,做勿出,只能干瞪眼。可否?”罗隐心里暗暗好笑,却有意为难的说:“这恐怕不容易吧。”

  三个秀才得意地放肆大笑说:“这是我等用餐前的规矩,反正有话在先,做得出,饱口福,做勿出,流口涎。”于是,其中一位立马拂袖先吟:“清明时节雨纷纷,秀才下乡觅诗文。吃个米粿喝杯酒,来年一定登龙门!”

  罗隐听罢,点点头又摇摇头说:“贵人倒胸有大志,可惜志大才疏。”没等罗隐说完,第二位又迫不及待的吟上了:“清明时节雨淋淋,秀才下乡祭祖坟。磕头干嚎多辛劳,黄酒米粿解烦闷。”

  罗隐失声笑道:“原来是个假孝子!”此时,第三位秀才早按捺不住了,就摆摆手抢着高声念道:“清明时节雨飘飘,秀才下乡访姣姣。吃饱喝足转一圈,觅得佳丽藏金屋。”

  罗隐嗤地笑道:“失敬失敬,足下原来是位登徒子。”秀才们却不理会罗隐的奚落,一个劲地催他作诗。罗隐挥挥手说:“莫急——莫急,我的诗长着呢,诸位可要耐心听着噢,勿要中间打断,不然,我就要做不下去的。”秀才们以为罗隐做不出,故作托词,便一齐说道:“不打断,不打断,你尽管往下做!”罗隐轻咳一声,从容吟道:“清明时节雨滴答,种田老倌肚饿煞。喝杯老酒润润喉,吃个米粿填肚角”——罗隐一仰脖子喝完了酒,嚼着米粿继续往下念:两个三个不够饱,再加四、五、六、七、八”……他边念边吃,没等秀才们反应过来,就把一盘米粿吃得净光,尔后,打个饱嗝,续了最后两句:“填饱肚子下田去,哪有闲空瞎搭白!”说罢扬长而去,剩下三个秀才坐在那儿干瞪眼。

  罗隐碑林罗隐碑林位于浙江省富阳市新登境内。为弘扬中化民族文化,追念先贤,示教后人,一九九五年,富阳市 政府择址新登镇葛溪帝贤明山北山腰兴建罗隐碑林,碑廊内树立一批花岗岩碑,镌刻当代著名书法家刘海栗等题写的书法艺术精品。 碑林里面有两个露天的院子,分上下两个台阶,四周镌刻着当代著名书法家刘海栗等题写的四十多块书法艺术精品。走廊墙壁上有十几块黑色大理石分别雕刻着我国当代书法家篆写的罗隐诗句。沿院子两边走廊往上走四十多个台阶,便是罗隐纪念厅。纪念厅内有一座两米多高的罗隐石雕像,雕像旁边有一块黑色大理石碑,上面雕刻着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篆写的罗隐诗句。 ▲


出众的才学

  罗隐的才气还是非常出众的,也被当时的人所推崇,当初认他为叔叔的罗绍威,就很喜欢罗隐的诗,他自己还写诗,而且将自己的诗谦虚地命名为《偷江东集》。割据青州的王师范经常派人送信送财物给罗隐,求他赠诗,等得到后,大喜不已,爱不释手。有个朋友中了进士,罗隐写诗祝贺,朋友的父亲却说:“儿子及第我并不高兴,高兴的是得到罗公诗文一篇。”可见罗隐在当时的名气之大,但这名气也成了他及第的大障碍。罗隐一生作品很多,著作有《谗书》、《淮海寓言》、《湘南应用集》、《江南甲乙集》、《灵壁子》等。 罗隐的诗很有境界,对人生的认识也很深刻,如《孟浩然墓》批判了当时社会对书生的冷遇:“数步荒榛接旧蹊,寒郊漠漠雨凄凄。鹿门黄土无多少,恰到书生冢便低。”坟墓的高低显示了人死后礼遇的高低。

  还有比较出名的《自遣》,对他和当时一些有才华而不能报国的志士的无奈心理做了描述,有的句子至今还被一些人引用,但已经是断章取义了。罗隐在《自遣》中写道:“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其他的诗中也常有佳句出现,如《蜂》中“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筹笔驿》的“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将思想和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诗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除了诗外,罗隐的文章也很出名,主要是《谗书》中的小品文,在序言中罗隐自嘲地写道:“我来到京城七年,饥寒交迫,几乎不像一个正常人了。丁亥年的正月,拿过这本书来自己骂自己:‘他人用书得荣誉,你却拿它自取其辱;他人用书取富贵,你却因此得贫困。’所以,我的书不过是自己谗媚自己罢了,就叫谗书吧。”罗隐的儿子塞翁,官至节度使推官,擅长画羊,当时人视为一绝。罗隐的《谗书》中有一篇《题神羊图》估计就是在儿子的画上写的,他对当时的不良风气进行了讽刺,大意是:“尧的时候有神羊,是触不直辨是非的。后人却将羊角的形状画得怪异,以为这样才是神羊。哼!尧的羊和今天的羊本来就是一样的。原来的羊纯朴,现在纯朴之风已经败坏了,羊也变得贪婪狠毒,人也堕落了。所以现在的羊角歪了,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触不直辩好坏之人了。” 罗隐有才,但他初期的失败主要是因为他太狂妄了,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好像天下除他之外再无有才之人,但失意使他的诗才朝着另一个讽刺的方向有了大发展。假如他稍微收敛一些,恐怕在当时会有更大的作为,但这样,那个有才气有傲气的罗隐就不会出现了。朱温也久闻罗隐盛名,用右谏议大夫的官职召他去,被罗隐回绝。同时他还建议钱鏐讨伐后梁,灭掉叛逆唐朝的朱温。他说:“王是唐朝之臣,发兵北伐义不容辞,纵使不能成功,也能保住杭州越州之地,称帝于东方。怎么能向北称臣,做羞辱之人呢?”钱鏐以为罗隐被唐朝长期压制,会怨恨唐朝,这时见他并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是以道义为重,对他的人品很是钦佩,虽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北伐,但对罗隐更器重了。 ▲


介绍

  罗隐(833—910年1月26日),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大中十三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后梁开平三年十二月十三日(910年1月26日)去世。罗隐小时候便在乡里以才学出名,他的诗和文章都很出众,为时人所推崇,他和同族另外两个有才的被合称“三罗”。

  在唐朝末年,罗隐和许多人一样也想借助科举考试踏入仕途,一展宏志。但罗隐虽然名声很大,却六次没有考中,于是改名为罗隐。罗隐的才学确实出众,就连当时的宰相郑畋和李蔚都很欣赏他,但由于他的试卷里的讽刺意味太强,人也很狂妄,这使他在讲究谦虚的中国古代社会里非常孤立,考官们对他很反感。有次他投考时,正遇上大旱,皇上下诏求雨做法,罗隐便上书进谏,说水旱灾害是和天地一样共存的,无法立即消除,他劝皇上应该用心祈祷,那么百姓的庄稼受灾再重也会感激陛下的。最后说,先皇和大臣们都不能为陛下出力,何况做法的又是几个无名之辈,他认为此法不可取。罗隐的话太直率,有些讽刺的意味,最后皇上也没有听他的。 ▲





    A+
2025-01-04 14:43:17